憲牘
成語(Idiom):憲牘 (xiàn dú)
發音(Pronunciation):xiàn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方的文書公文,也泛指法律文件或官方文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憲牘源自《周禮·春官憲法》:“憲者,法也。牘者,書也。”憲牘原指國家法律文件和官方公文。后來,憲牘也被泛指為任何官方的文件或法律文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憲牘一詞通常用于描述官方的文件、公文、法律文件等。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政府發布的法令、條例、規章等官方文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憲牘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方文書和法律制度。在古代,憲牘是國家重要的法律文件和官方公文,承載著國家的法律和政策。憲牘的使用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它是國家治理和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憲牘是一個雙音節詞語,由“憲”和“牘”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發布了一份重要的憲牘,規定了新的法律條款。
2. 這份憲牘是國家對于環境保護問題的重要文件。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憲牘這個詞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名官員,手持著一本官方文件,認真地閱讀著其中的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官方文書的演變。還可以了解憲法的起源和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發了一份憲牘,告訴我們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2. 初中生:政府發布了一份憲牘,要求大家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3. 高中生:學校發了一份憲牘,規定了期末考試的時間和地點。
4. 大學生:我正在研究一份憲牘,了解其中的法律條款和政策。
以上是關于“憲牘”詞語的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