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投山竄海
發音(Pronunciation):tóu shān cuàn h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逃避追捕或追求的人四處奔走,不停地躲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投山竄海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投”、“山”、“竄”和“海”組成。其中,“投”指逃避,躲避;“山”指山林,表示逃到山中;“竄”指迅速行動,形容逃跑的動作;“海”指大海,表示逃到海中。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逃避追捕或追求時四處奔走,不停地躲避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逃避追捕或追求的人四處奔走,不停地躲避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在困境中不斷尋找出路,不畏艱險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起源,有一個古代的故事。相傳,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鄭國仲的大夫,他因為犯了罪逃亡時,曾投入山林,又游泳渡海,最終逃脫了追捕。后來,人們就用“投山竄海”來形容逃避追捕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罪后,投山竄海,一直躲避到現在。
2. 在逃亡的路上,他投山竄海,不停地尋找出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這個成語:
1. 將成語的發音反復朗讀,加深對其音形的記憶。
2. 將成語的含義與實際生活中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逃亡、追捕相關的成語,例如“逃之夭夭”、“追云逐月”等,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做錯了事情后,投山竄海,躲避老師的責罰。
2. 初中生:在惡劣的環境中,他投山竄海,不斷尋找生存的機會。
3. 高中生:為了逃避追捕,他投山竄海,四處躲藏,不敢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