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吐
成語(Idiom):歐吐(ōu tǔ)
發音(Pronunciation):ōu t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辭犀利、直言不諱,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或批評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歐吐源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意為“說出來”、“說出真相”。形容人言辭犀利,直言不諱,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或批評別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歐吐常用于形容人的直率、直言不諱的性格,也可以用來表達批評或諷刺的語氣。在正式場合中,使用歐吐需要注意措辭,避免過于直接或冒犯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昭公十三年》記載,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臣子展因直言進諫,被昭公賜死。子展的朋友慰問其家人時,子展的妻子用歐吐的方式直接回答,表達了對丈夫的敬重和對昭公的不滿。此后,“歐吐”成為形容直言不諱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歐吐的性格常常得罪人,但也因此贏得了許多朋友。
2. 在會議上,他毫不客氣地歐吐了公司的問題,引起了高層的重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歐吐”的發音與“偶途”相聯想,表示在偶然的路上直言不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典故和故事,了解更多與歐吐相關的知識。也可以學習其他與直言不諱相關的成語,如“直言無諱”、“切中要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問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歐吐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他在班級會議上歐吐了同學們的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3. 高中生:面對社會問題,我們應該勇于歐吐,不怕指出問題的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