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儀之操
基本解釋
公儀休 的節操。 公儀休 相 魯 ,不受饋贈,拔園葵,出織婦,不與民爭利。事見《史記·循吏列傳》。《后漢書·方術傳上·謝夷吾》:“爰牧 荊州 ,威行邦國。奉法作政,有 周 召 之風;居儉履約,紹 公儀 之操。”亦稱“ 公儀退食 ”。《后漢書·何敞傳》:“ 敞 奏記 由 曰:‘……使百姓歌誦,史官紀德,豈但 子文 逃祿, 公儀 退食之比哉!’ 由 不能用。”
成語(Idiom):公儀之操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í zhī c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莊重、恪守禮節的行為舉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儀指公眾場合的禮節規范,操指遵守、執行。公儀之操表示在公共場合或日常生活中,舉止莊重得體,恪守禮節,不失體面的行為表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儀之操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舉止得體,符合社會規范。可以用于表揚他人的莊重、有禮貌的行為,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或自勉,提醒自己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禮儀和品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儀之操出自《禮記·玉藻》:“公儀之操,貴以正直,敬以恭敬。”這句話強調了在公眾場合中,應該以正直為準則,以恭敬為態度,遵守禮儀,展示良好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儀之操是由“公儀”、“之”、“操”三個詞組成的,其中“公儀”表示公眾場合的禮儀規范,“之”表示連接,“操”表示遵守、執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眾場合總是保持公儀之操,給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他的公儀之操應該更加嚴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儀之操”與“莊重、恪守禮節的行為舉止”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通過制作關于公眾場合禮儀的卡片或圖片,加深對該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禮儀、行為舉止相關的成語,如“言行舉止”、“儀表堂堂”等,了解更多關于禮儀和品行的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校園里保持公儀之操,不亂扔垃圾,不隨地亂跑。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代表,我會以公儀之操示范給其他同學,做到言行一致。
3. 高中生:在參加學校的開放日活動中,我們要展現出公儀之操,給來訪的家長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