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茅
成語(Idiom):班茅(bān máo)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做某件事情時,不顧一切地爭先恐后,競相奔走,形容熱情高漲、積極努力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班茅源自于《左傳·哀公十四年》:“茅之為言,班之為行?!泵?,指的是茅草,古代修建房屋時常用茅草覆蓋屋頂,象征著建筑物的完成。班,指的是排隊等候,準備行動。所以班茅表示人們在某件事情上積極行動,迅速奔走,不顧一切地爭先恐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班茅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工作、學習、比賽等方面表現出積極主動,爭先恐后的情景??梢杂糜诒頁P他人積極努力的態度,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勵,鞭策自己更加努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班茅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春秋時期的齊國。當時,齊國的國君哀公要修建一座高大的城墻,于是下令全國各地的百姓都要參與進來,積極努力修建城墻。為了鼓勵百姓們的積極性,哀公親自上陣,率先行動,不顧一切地奔走。百姓們看到哀公的榜樣,紛紛效仿,爭先恐后地投入到修建城墻的工作中。最終,城墻修建得非常堅固高大,成為齊國的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由此形成了“班茅”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班茅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趕上火車,他班茅地奔跑著。
2. 在比賽中,他們班茅地爭先恐后,全力以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班茅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修建城墻的工人,哀公親自率先行動,你也要班茅地追趕上去,積極努力修建城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比如班師(bān shī)、茅塞頓開(máo sè dùn kāi)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班茅地走進教室,準備開始上課。
初中生:同學們班茅地拿起筆,開始做作業。
高中生:為了爭取高考名額,他們班茅地備戰考試。
大學生:為了爭取實習機會,他們班茅地提前準備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