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梆
基本解釋
三次擊梆木。封建時代官長坐堂前的信號。昆曲《十五貫》第八場:“伙計!發三梆了,大門上調原卷,二門上解犯人,太爺即刻要坐堂了。”
成語(Idiom):三梆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某人某事非常厲害或出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梆是一個用于形容某人某事非常厲害或出色的成語。梆字是指古代戰爭中用來指揮的兵器,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梆表示某人或某事具備了三種梆的能力,意味著這個人或事物非常出色、厲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梆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領域或某方面非常出色、具備超強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三梆的具體故事起源已經無法考證,但是這個成語可能與古代戰爭中指揮兵器的重要性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梆是由形容詞“三”和名詞“梆”組成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領域可謂是三梆,無人能及。
2. 這個項目經理的組織能力真是三梆,項目進展順利。
3. 她的演講技巧真是三梆,每次都能打動觀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梆”與“厲害”、“出色”等詞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出色、厲害相關的成語,如“出類拔萃”、“登峰造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畫畫技術真是三梆,每次都得到老師的表揚。
2. 初中生:他的數學成績非常好,可以說是數學界的三梆。
3. 高中生:他的籃球技術非常出色,是我們校隊的三梆球員。
4. 大學生:她的演講能力很強,每次都能夠以三梆的姿態贏得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