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鞭
基本解釋
傳說一種用馬見愁獸皮制的馬鞭。 宋 無名氏 《致虛雜俎》:“ 西域 有獸如犬,含水噀馬目,則馬瞑眩欲死,故凡馬皆畏之,名曰馬見愁。 宣宗 時國人獻其皮,帝賜群臣編為鞭,一揚即走,謂之不須鞭。”
成語(Idiom):不須鞭 (bù xū biān)
發音(Pronunciation):bù xū b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質高尚,自律自強,不需要別人用鞭子逼迫或威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須鞭是一個褒義詞語,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自覺自律,不需要別人施加壓力或懲罰就能自我約束。這個成語主要強調人的自律和自強精神,認為一個人應該有足夠的自覺性和自我約束,不需要外界的威脅或懲罰來驅使自己做正確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高尚,自覺自律,不需要別人監督或威脅就能自我約束。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自律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暫時無法考證到確切的來源,但這個成語的意思和內涵與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自律”和“自強”的價值觀相吻合。在古代,儒家思想強調個人品德的培養和自我修養,認為一個人應該自覺自律,不需要外界的壓力來驅使自己做正確的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須”和“鞭”。其中,“不”表示否定,“須”表示需要,“鞭”表示鞭子。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不需要別人用鞭子逼迫或威脅就能自我約束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不須鞭的好學生,每天都自覺完成作業。
2. 這個公司的員工都是不須鞭的,工作非常主動積極。
3. 她的自律能力很強,完全不需要別人來監督,是一個不須鞭的好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自律能力很強的人,他手上沒有鞭子,但他自覺自律,不需要鞭子來逼迫他做正確的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自強不息”、“自律自強”等,這些成語都強調了人的自覺自律和自強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不須鞭的好孩子,每天都自覺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同學都是不須鞭的,大家都很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
3. 高中生:作為一名高中生,我們應該有自律自強的精神,成為不須鞭的學習者。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具備自覺自律的品質,成為不須鞭的自我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