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基本解釋
大革命時期,國共兩黨在廣州合作創辦的培養農民運動骨干的學校。從1924年7月至1926年10月,先后創辦了六期,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畢業學員共七百九十六人。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毛澤東等先后任主任或所長。學習內容有中國農民問題、軍事運動與農民運動、社會問題與社會主義等。
成語(Idiom):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
發音(Pronunciation):Guǎngzhōu Nóngmín Yùndòng Jiǎngxí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的是一個為農民提供教育和培訓的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是指在廣州地區為農民開設的一個教育培訓機構。這個成語中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代表著一個為農民提供學習和培訓的場所,旨在提高農民的知識水平和技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任何為農民提供教育和培訓的機構或活動,也可以用于表達對農民教育的重視和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最早出現在中國農民運動時期,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意識而設立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中國農民運動,當時農民們積極參與各種運動和講習活動,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意識覺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結構是“地名+農民+運動+講習所”,表示一個特定地區為農民提供教育和培訓的機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設立了許多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為農民提供學習和培訓的機會。
2. 農民們積極參加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活動,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部分與其含義進行關聯,例如,“廣州”代表地點,“農民”代表受眾,“運動”代表活動,“講習所”代表機構,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農民運動時期的歷史和相關的成語,例如“農民起義”、“農民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爺爺曾經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過農業知識。
2. 初中生: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參觀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活動,讓我們了解農民的生活和教育情況。
3. 高中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的建立為農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有助于改善農村教育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