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駁
成語(Idiom):斌駁(bīn bó)
發音(Pronunciation):bīn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言辭的辭藻華麗,但內容空洞,不實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斌駁一詞源自于《史記·孔子世家》中的記載。斌駁原指古代文人士大夫們在寫作時,喜歡使用華麗的辭藻和修辭手法,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學識。然而,有些人追求辭藻華麗的外表,卻忽視了文章的實質和內容,導致文章空洞無物。因此,斌駁成為了形容這種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或言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斌駁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追求外在形式而忽視實際內容的文章、演講或言辭。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文學評論、辯論賽、寫作指導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斌駁一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曾子說:“夫斌者,文也;駁者,辭也。”意思是說,文章要有華麗的辭藻(斌),但辭藻不能過于繁瑣,應該注重內容(駁)。從此,斌駁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或言辭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斌駁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雖然辭藻華麗,但內容卻十分斌駁。
2. 這篇文章雖然寫得很華麗,但是斌駁得讓人看不出實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斌駁”。可以想象一個人披著華麗的外衣,但里面卻是空洞的,就像華麗的辭藻卻沒有實質內容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文章或言辭的成語,如“華而不實”、“虛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老師,他寫的作文好斌駁,一點實際內容都沒有。
初中生:我覺得這篇演講很斌駁,辭藻很華麗但缺乏實質。
高中生:這個雜志的文章都是些斌駁之作,沒有實際的觀點和深度分析。
大學生:這位作家的小說寫得很斌駁,看起來很華麗,但是缺乏深度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