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遇
基本解釋
偶然的機遇。《荀子·正名》:“性傷為之病,節遇謂之命。” 楊倞 注:“節,時也,當時所遇謂之命。”
成語(Idiom):節遇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遇到適當的時機或機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遇是由“節”和“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節”表示時機或機會,指的是適當的時候;“遇”表示遇到,指的是碰到或遭遇。節遇的含義是指在適當的時機或機會下,遇到了某種情況或發生了某種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遇常常用來形容在適當的時機或機會下,遇到了有利的情況或機遇。可以用于描述某人能夠抓住機會,獲得成功或取得好的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莽在位時,他的大臣公孫述對王莽的政治措施不滿意,想要借機發動起義。一天,公孫述聽說王莽要舉行大宴,就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決定趁機起義。他帶領手下的人突襲了王莽的宴會,但因為王莽提前得知了消息,已經準備好了兵力。最終,公孫述的起義失敗了。后來,人們用“節遇”來形容公孫述錯過了適當的時機,導致起義失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遇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節”和動詞“遇”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希望你能抓住這個節遇,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2. 這次旅行正好是一個節遇,我們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節遇”與“適遇”進行聯想,兩者的發音相似。可以想象在適當的時機下,遇到了一個有利的機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節遇”相關的成語,如“時機已到”、“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終于節遇到了一個好朋友,我們一起玩得很開心。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抓住每一個節遇,努力學習,爭取更好的成績。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在大學期間節遇到一個好的實習機會,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