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璣
成語(Idiom):抵璣
發音(Pronunciation):dǐ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持正義,不畏強權,抵抗不公正待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抵璣是由“抵”和“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抵”意為抵抗、抵擋;“璣”意為玉石的一種,寓意堅固。抵璣一詞形象地表達了堅持正義、抵抗不公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抵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不公正待遇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退讓、不妥協。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正直品質,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勇敢面對困難和壓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抵璣的故事起源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當時,齊國公子糾因為不滿叔父公子朝的統治,組織了一場叛亂。公子朝得知后,派人前去勸降,并許諾給予公子糾高官厚祿。但公子糾堅決不為所動,表示自己不會屈服于壓力,要維護正義。最終,公子糾的堅持和勇敢感動了齊國的人民,成為了后來抵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抵璣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抵”為動詞,“璣”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依然抵璣,堅守自己的原則。
2. 她抵璣不屈,不愿接受不公正的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抵”字理解為“抵擋”、“抵抗”,將“璣”字理解為“堅固”的意思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堅固的玉石來抵擋不公正待遇,表示堅持正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抵璣相關的成語,如抵死諫、抵賴、抵觸等,深入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雷鋒一樣,抵璣不良習氣,關心他人。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我要抵璣困難,努力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抵璣不公正的待遇,追求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