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徒
成語(Idiom):贖徒(shú tú)
發音(Pronunciation):shú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贖回被敵人俘虜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贖徒是指為了將被敵人俘虜的人贖回而付出一定代價的行為。這個成語中的“贖”表示贖回,將被敵人控制的人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徒”指被敵人俘虜的人。贖徒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付出代價來解救被敵人控制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贖徒一詞常用于形容救人的行為,也可以比喻為幫助別人擺脫困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形容幫助朋友解決困難、幫助他人擺脫困境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贖徒的故事。公元前202年,項羽率領楚軍與劉邦的漢軍在垓下大戰,項羽敗北被劉邦俘虜。劉邦原本打算殺掉項羽,但劉邦的妻子呂雉為了勸說劉邦放過項羽,向劉邦提出了一個計策。呂雉建議劉邦將項羽作為人質,交給楚軍,以此來換取和解。劉邦采納了呂雉的建議,將項羽贖回,并與項羽達成了和解。從此,贖徒這個成語就衍生出來,用于形容為了解救被敵人俘虜的人而付出代價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贖徒不惜一切代價。
2. 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決定贖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贖徒”這個詞與故事起源中的項羽和劉邦聯系起來,想象項羽被劉邦俘虜后,劉邦贖回項羽的情景,以此來記憶贖徒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贖徒相關的成語,例如“贖罪”、“贖回”等。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歷史故事,如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戰爭和和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自己的零花錢贖徒,幫助了一個被欺負的同學。
2. 初中生:他通過募捐活動贖徒,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了教育機會。
3. 高中生:她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贖徒,幫助一位被綁架的人成功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