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樸斫之材(pǔ zhuó zhī cái)
發音(Pronunciation):pǔ zhuó zhī c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雖然樸實無華,但具備潛力和才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樸斫之材原指木材,意為原料雖然樸實無華,但經過精心雕琢可以變成美麗的工藝品。引申為形容人才雖然平凡,但經過培養和發展可以成為有用之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雖然外表平凡,但具備潛力和才華,有可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樸斫之材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了一個叫樸斫的人的故事。樸斫是一個外表樸實無華的人,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卻具備了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后來,樸斫經過培養和發展,成為了一個有很大影響力的人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樸、斫、之、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卻是樸斫之材,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2. 這個學生外表樸實,但他是樸斫之材,有很大的潛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樸斫之材”與一個樸實無華的木頭形象聯系起來。想象這個木頭經過精心雕琢后變成了一件美麗的工藝品,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才華、潛力相關的成語,如“金玉良緣”、“錦上添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不起眼,但是我覺得他是樸斫之材,以后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
2. 初中生:雖然她平時看起來很普通,但她的成績一直很好,我覺得她是樸斫之材。
3. 高中生:他雖然不是那種高大威猛的類型,但他的才華和潛力讓我覺得他是樸斫之材。
4. 大學生:雖然他平時不張揚,但他的領導能力和創新思維讓我覺得他是樸斫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