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
成語(Idiom):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fú bù zì jiàn, xiào tā liáng shàng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自己不自量力,嘲笑別人,結果反被別人嘲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蝙蝠是夜行動物,不會飛得很高,梁上燕是高飛的鳥,兩者相比,蝙蝠自己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反而嘲笑梁上燕。結果梁上燕被嘲笑的同時,也在高處俯視著蝙蝠,表示蝙蝠的能力相對較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自己不自量力,嘲笑別人的情況,但最終自己反而被別人嘲笑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蝙蝠鳥之不群,河魚之不可與語深淵”。成語中的“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是后人對莊子原文的引申和總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由兩個短句組成,前后呼應,形象地描述了自己不自量力、嘲笑別人的情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結果卻被別人超越了。
2. 不要總是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燕,要保持謙虛和學習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蝙蝠在梁上嘲笑燕子,但最終卻被燕子超越的情景,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莊子的《齊物論》,深入理解其中的哲學思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游泳,卻嘲笑別人游泳不好,結果我掉進了河里。
2. 初中生:他成績不好,卻總是嘲笑別人學習不努力,結果自己被別人超過了。
3. 高中生:他自以為很聰明,總是嘲笑別人的智商低,結果自己在考試中表現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