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雉伏鼠竄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fú shǔ c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迅速行動,快速逃離或躲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雉是野禽,伏是隱藏,鼠是老鼠,竄是逃跑。雉伏鼠竄形容人或動物像雉一樣隱藏起來,像老鼠一樣快速逃離或躲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在危險或困境中迅速逃離或躲藏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行動迅速、靈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呂氏春秋·察今》記載了一個故事:楚國有一位名叫薛瑕的人,他善于隱藏自己,躲避敵人。有一次,他在山林中遇到了一只雉和一只老鼠,他看到雉飛到樹上,老鼠則迅速逃入地洞。薛瑕受到啟發,創造了“雉伏鼠竄”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雉伏鼠竄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名詞雉、動詞伏、名詞鼠和動詞竄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見到警察來了,雉伏鼠竄般地逃離了現場。
2. 這只貓像雉伏鼠竄一樣迅速地躲進了墻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雉想象成一個隱藏在草叢中的鳥,鼠想象成一個迅速逃跑的老鼠。結合這兩個形象,形成“雉伏鼠竄”的意象,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動物相關的成語,如“如魚得水”、“杯弓蛇影”等,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看到老師來了,雉伏鼠竄地躲在了教室的角落里。
2. 初中生:他考試作弊被發現后,雉伏鼠竄地逃離了考場。
3. 高中生:他在籃球場上雉伏鼠竄,靈活地避開了對手的防守。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雉伏鼠竄”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