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觴
基本解釋
宴飲中傳遞酒杯勸酒。 唐 盧綸 《送張郎中還蜀歌》:“迴首 岷 峨 半天黑,傳觴接膝何由得。” 宋 王安石 《試院中》詩之三:“青燈照我夢城西,坐上傳觴把菊枝。” 清 魏源 《秦淮燈船行》:“衣香鬢影天未霜,酒龍詩虎爭傳觴。”
成語(Idiom):傳觴(chuán shāng)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sh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傳遞酒杯,表示邀請客人共飲。也用來比喻傳遞信息或傳播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觴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傳”指傳遞,第二個字“觴”指酒杯。成語的意思是傳遞酒杯,表示邀請客人共飲。在古代,主人常常通過傳遞酒杯來邀請客人與自己一同飲酒,以表示親近和友好。后來,這個成語也被引申為傳遞信息或傳播思想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觴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邀請客人共飲的場合,比如宴會、聚會或喜慶的場合。同時,它也可以用于形容傳遞信息或傳播思想的場合,比如會議、演講或傳媒報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觴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相傳,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楚國的酒徒和詩人。屈原為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憂慮和不滿,寫了一篇名為《離騷》的長詩。屈原的詩句深情慷慨,引起了楚國君王的關注。君王非常贊賞屈原的才華和忠誠,于是邀請他參加宴會。在宴會上,君王親自傳遞酒杯給屈原,表示對他的贊賞和尊重。這個故事中的傳遞酒杯的場景,后來被引申為成語“傳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觴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傳”和名詞“觴”組成。其中,“傳”表示傳遞,傳遞的對象是“觴”,即酒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生日宴會上,主人舉起酒杯,傳觴給所有的客人。
2. 他通過傳觴的方式,表達了對朋友的邀請和友誼。
3. 這本書傳觴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和價值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傳觴”。可以想象自己在宴會上舉起酒杯,然后傳遞給其他人,表示邀請共飲。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傳觴相關的成語,比如“觥籌交錯”、“觥飯不及壺飧”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傳遞信息和傳播思想有關的成語,比如“傳媒”、“傳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生日聚會上,我舉起飲料杯,傳觴給我的朋友們。
2. 初中生:他通過傳觴的方式,邀請大家參加他的生日派對。
3. 高中生:這本書傳觴了作者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反思。
4. 大學生:在會議上,主席舉起酒杯,傳觴給與會者,表示對大家的感謝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