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手
基本解釋
(1).離手。 唐 孟郊 《讀經》詩:“驛驛不開手,鏗鏗聞異鈴。”
(2).開始學武。《水滸傳》第三回:“ 史進 看了,卻認的他,原來是教 史進 開手的師父,叫做 打虎將 李忠 。”
(3).請人辦事的酬勞。 明 王錂 《春蕪記·定計》:“今日先奉開手銀五兩,日后成事,重重謝你。”《醒世恒言·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張藎 ﹞向婆子低低説道:‘有個女子……特來相求,去通個信兒。若説法得與我一會,決不忘恩。今日先有十兩白物在此,送你開手。事成之后,還有十兩。’”《古今小說·閑云庵阮三償冤債》:“ 張遠 在袖兒里摸出兩錠銀子,放在香桌上道:‘這銀子權當開手,事若成就,蓋菴蓋殿,隨師父的意。’”
(4).開始動手、著手。 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選劇》:“故開手學戲,必宗古本。”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支日記》:“到中山公園,徑向約定的一個僻靜處所, 壽山 已先到,略一休息,便開手對譯《小約翰》。”
成語(Idiom):開手
發(fā)音(Pronunciation):kāi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放手,釋放,不再掌控或控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手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指的是放手,不再掌控或控制某個事物或局面。這個成語常常用來表示放棄控制,讓事情自然發(fā)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情況,例如在工作中,當你意識到某個項目已經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圍時,你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達你放手的決定。在人際關系中,當你意識到你不能控制別人的行為或決定時,你也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表示你放手的態(tài)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軍事戰(zhàn)爭。當一個將軍面對敵人的進攻時,如果他意識到自己無法戰(zhàn)勝敵人,他會選擇放手,放棄戰(zhàn)斗,以保護自己和士兵的生命。這種放手的決定源于智慧和戰(zhàn)略考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開”和“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決定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面對挑戰(zhàn)。
2. 面對失敗,我們應該學會開手,放棄無謂的努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放手”這個詞聯系起來,因為它們有相似的含義。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張開雙手,表示他正在放手,不再掌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放手相關的成語,例如“束手無策”、“手不釋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決定開手,讓小鳥自己飛走。
2. 初中生:他意識到自己不能控制別人的想法,于是選擇開手。
3. 高中生:面對失敗,我決定開手,尋找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