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素
成語(Idiom):染素
發音(Pronunciation):rǎn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染指于美好的事物,表示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染素是由“染”和“素”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染”表示被涂染、沾上的意思,“素”表示未經加工的原始狀態。染素的意思是指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使自己沾上美好的品質或者受到美好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染素常用于形容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也可以用來表達被美好事物所感染的心情。可以用于日常對話、寫作、文學創作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染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劉熙傳》中。劉熙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學者,他對經學有深入研究。劉熙小時候非常聰明,但他并不滿足于常人的知識,而是希望能夠接觸更廣闊的知識世界。于是,他到處旅行,拜訪各地的學者,學習各種知識。劉熙的求知欲望非常強烈,他像一塊白布一樣,渴望被各種美好的知識所染指。后來,人們就用“染素”來形容那些對美好事物充滿向往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染”和名詞“素”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藝術有濃厚的興趣,總是染素于各種美好的藝術作品。
2. 看到這幅美麗的畫作,我不禁染素于其中,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染素”想象成一塊白布,表示未經加工的原始狀態。當這塊白布接觸到美好的事物時,就會被染上美好的顏色,變得更加美麗。通過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染素”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美好事物相關的成語,如“沾光”、“受益”等,來擴展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音樂很感興趣,每次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會染素于其中,跟著節奏一起舞動。
2. 初中生:我喜歡讀書,每當看到一本好書,我就會染素于其中,沉浸在書籍的世界里。
3. 高中生:我對科學研究很感興趣,每當看到有關科學的新發現,我就會染素于其中,想要進一步了解和探索。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