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闕
成語(Idiom):頓闕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章或詩歌中出現斷續、中斷的現象,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缺失或不完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闕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原意是指鶴鳴聲中斷的樣子。后來逐漸引申為指文章或詩歌中的斷續、中斷現象,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缺失或不完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闕常用于文學作品或修辭手法中,用來形容文章或詩歌中出現的斷續、中斷的現象。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或情況的缺失或不完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鶴鳴》中有一首名為《鶴鳴》的詩,其中有一句“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頓于阪下,鶴歸故也。”這句詩描繪了鶴鳴聲中斷的情景,后來演變為成語“頓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頓闕”的結構為“頓+闕”,其中“頓”是動詞,意為停頓、中斷;“闕”是名詞,意為缺失、不完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文章中有很多地方頓闕,讀起來不流暢。
2. 這部電影的劇情頓闕,缺少了關鍵的情節。
3. 在他的演講中,他的話語頓闕,顯得有些緊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頓闕”與鶴鳴聲中斷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只鶴在高山上鳴叫,聲音突然中斷,形成了頓闕的效果。這樣的形象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成語“頓闕”相關的文學作品,了解更多關于斷續、中斷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寫作文的時候,突然想不起來下一個詞怎么寫了,整篇作文都頓闕了。
2. 初中生:他的演講中有很多地方頓闕,顯得不夠流暢。
3. 高中生:這部小說的情節安排有些頓闕,缺少了一些重要的環節。
4. 大學生:在研究論文中,我發現了一些資料的缺失,導致研究結果有些頓闕。
5. 成人:在工作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信息的頓闕,保證工作的連貫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