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釁
成語(Idiom):啟釁
發音(Pronunciation):qǐ sh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啟發、激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啟釁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分別為“啟”和“釁”。啟指啟發、激勵,釁指挑釁、激起。啟釁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挑釁或激起來引發思考、激發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啟釁常用于形容一種通過挑釁或激勵來激發他人思考、行動的方式。它可以用于描述教育、引導、激勵等場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種激烈的競爭或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啟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季文子的人,他在晉國被貶為庶人后,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最終成為了一位有名的學者。季文子后來成為了晉國的宰相,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激發自己的學習動力,挑戰自己的極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啟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啟”在這里是動詞,表示啟發、激勵的意思;“釁”在這里是名詞,表示挑釁、激起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啟釁了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2. 這位老師常常用一些有啟釁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
3. 這次比賽是一次激烈的啟釁,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勝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啟釁”拆分為“啟”和“釁”來記憶。啟可以聯想到啟發、激勵,而釁可以聯想到挑釁、激起。可以將啟釁想象成一種通過挑釁或激勵來啟發他人的方式,從而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啟釁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挑燈夜戰”、“勸百諷一”等,可以深入學習成語的使用和文化內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的教育方式總是啟釁我們去思考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這本書里的故事很有啟釁性,讓我深深地思考了很多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老師的啟釁讓我對這個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決定將來要專攻這個領域。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項目的競爭非常激烈,需要我們不斷啟釁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