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讋
成語(Idiom):攝讋(shè zàn)
發音(Pronunciation):shè z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控制、約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攝讋是指用手腕力量控制住、限制住。形容人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行為,不隨意放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能夠自我約束,不過分追求個人享受,有自制力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管理者對下屬進行約束,控制他們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為政篇》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孔子的學生曾子問他什么是“攝讋”。孔子回答說:“君子有終身之憂,民有終身之患。”意思是君子應該時刻擔心國家的安危,而百姓也應該時刻擔心自己的生活問題。所以,君子要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不能隨意放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攝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很懂得攝讋自己的欲望,不會過度追求享受。
2. 作為一個好老師,他能夠攝讋學生的行為,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手腕力量控制住自己,不隨意放縱。還可以通過和“約束”、“控制”等詞語進行聯系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和控制、約束相關的成語,如“克己奉公”、“自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要攝讋自己,不亂吃零食。
2. 初中生(14歲):學習的時候要攝讋自己,不被手機和電視機分散注意力。
3. 高中生(17歲):面對誘惑,要攝讋自己,不參與不良行為。
4. 大學生(20歲):要攝讋自己的欲望,不隨意花錢購物。
5. 成年人(30歲):工作中要攝讋自己的情緒,不因小事而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