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
成語(Idiom):耳膜(ěr mó)
發音(Pronunciation):ěr m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耳朵的膜狀部分,比喻人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耳膜是人耳朵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傳導聲音、保護內耳的作用。在成語中,耳膜比喻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表示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種情況或問題的反應和判斷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耳膜”源于《左傳·昭公元年》:“耳膜聰明。”這句話形容了當時的昭公聰明敏銳,能夠聆聽到別人無法聽到的聲音。后來,人們將“耳膜聰明”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耳”和“膜”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耳膜真敏感,一點細微的聲音都能聽到。
2. 這個學生的耳膜不夠好,老師的講解他都聽不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耳”字和“膜”字分開記憶,然后聯想到耳朵的膜狀部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耳膜相關的醫學知識,了解耳膜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常見的耳膜疾病和保護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了耳膜被撕裂的聲音。
2. 初中生:他的耳膜很好,能聽到很遠的聲音。
3. 高中生:這個問題太復雜了,我需要動動耳膜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