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堅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zhēn bù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時,堅守原則,不屈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堅貞不屈是由“堅貞”和“不屈”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堅貞指的是堅持自己的信仰、原則或立場不動搖;不屈指的是在面對逆境、困難或壓力時不屈服、不退縮。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時,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態度,不被外界的壓力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堅貞不屈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壓力時,堅守自己的原則、信念,不屈服,不退縮。這個成語常常用來稱贊那些在困境中能夠堅持自己立場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自己或他人在面對挫折時保持堅定的信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堅貞不屈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文選·劉義慶》。相傳南朝梁朝時,有一位名叫劉孝綽的官員,他因為拒絕執行不合法的命令而被貶官。在貶官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個叫李孝綽的人,他也因為堅持正義受到了貶官的處罰。兩人互相問候時,發現彼此的名字都一樣,于是劉孝綽說:“我們的名字雖然一樣,但是我們的品德和原則是不同的。我堅守正義,不屈服于不義的命令,而你卻沒有。”這個故事成為了堅貞不屈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堅貞不屈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四字成語,表示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能夠保持堅定的信念與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生活的挫折時始終保持堅貞不屈的品質。
2. 她的堅貞不屈令人敬佩,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堅貞不屈這個成語:
1. 將堅貞不屈這個成語拆分成兩部分,分別記憶堅貞和不屈的含義。
2. 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時,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態度,不被外界的壓力所動搖。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堅貞不屈的人物,如岳飛、秋瑾等。
2. 學習其他與堅貞不屈相關的成語,如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雖然在比賽中輸了,但是他堅貞不屈地繼續努力。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失敗,她堅貞不屈地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
3. 高中生:他在面對家庭的困境時始終保持堅貞不屈的品質,為家人樹立了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