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趴
基本解釋
[釋義]
(名)身體向前跌倒的姿勢。
[構成]
主謂式:馬|趴
[例句]
摔了一個大馬趴。(作賓語)
詳細解釋
猶馬爬。《當代》1984年第5期:“摔個大馬趴!馬趴沒摔好,摔個仰巴腳。” 鄧友梅 《那五》一:“老太太是個癆病底兒,樹葉一落就馬趴在床上下不了地。”
成語(Idiom):馬趴
發音(Pronunciation):mǎ p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騎在馬背上,趴在馬上。形容人騎馬時身體前傾,緊貼在馬背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趴”形容人騎馬時身體前傾,緊貼在馬背上的姿勢。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騎馬的姿態或形象。它可以表示人騎馬時專注、穩定和靈活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馬趴”常用于描述騎馬運動、馬術比賽或馬匹訓練等相關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各種活動中專注、全神貫注的狀態。比如:“他騎馬時總是馬趴著,非常穩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趴”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騎馬文化。在古代,騎馬是一項重要的技能,人們騎馬時需要保持身體平衡,緊貼在馬背上,以便更好地控制馬匹。因此,“馬趴”成了形容騎馬姿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馬趴”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馬”和“趴”。其中,“馬”表示馬匹,“趴”表示身體靠近、貼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騎馬時總是馬趴著,穩定又靈活。
2. 她在馬術比賽中以馬趴的姿態表現出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馬趴”。可以想象自己騎在一匹高大的馬背上,身體前傾,緊貼在馬背上,保持平衡和穩定的姿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馬匹和馬術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馬匹的知識,了解馬匹的品種、馬術運動等相關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學會了騎馬,每次騎馬都要馬趴著,才能保持平衡。
2. 初中生(13歲):他在馬術比賽中以馬趴的姿態贏得了冠軍。
3. 高中生(17歲):在馬匹訓練中,馬趴是騎手保持穩定和靈活的重要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