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畀
基本解釋
(1).授予;交給。《書·康王之誥》:“用端命于上帝,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 孔 傳:“大天用順其道,付與四方之國王天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覺世訓》:“皇上帝當初下降 西奈山 ,親手繕寫十款天條在石碑上付畀 摩西 。”
(2).猶托付,委托。 明 陸采 《懷香記·相思露意》:“貼:‘十載蘭閨承侍,緊隨身,不少離,朝夕深蒙付畀,凡百知契,今日緣何多過慮?’”
成語(Idiom):付畀
發音(Pronunciation):fù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付出代價或承擔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付畀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付”和“畀”兩個字組成。付指的是付出、支付,畀指的是承擔、承受。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付出代價或承擔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付畀一般用于形容某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付出較大的努力、代價或承擔責任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付畀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路》中。據說,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非常勤奮努力,常常為了學習而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孔子就對他說:“學不可以已,若付畀。”意思是說學習永遠不能停止,就像付出代價一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付畀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2. 她為了保護家人的安全,付畀了自己的生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付”字與“付出代價”聯系起來,將“畀”字與“承擔責任”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更多與付畀相關的成語,如“付出代價”、“承擔責任”等,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為了考好試,我每天都要付畀很多時間去復習。
2. 初中生:為了參加比賽,他付畀了很多訓練時間和努力。
3. 高中生:為了進入理想的大學,他付畀了很多努力來提高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他付畀了所有的積蓄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