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照天蠟燭
發音(Pronunciation):zhào tiān là z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蠟燭照亮天空,形容極度渺小或力量微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照天蠟燭”源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李云陽的人在夜晚點燃了一支蠟燭,希望用它的微弱光芒照亮整個天空。這個故事形象地描繪了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無法改變整個世界的局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力量微弱,無法改變大局或影響整個社會的情況。也可用于批評那些自命不凡,卻實際上無能為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來源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照天蠟燭的結構為“照天(動詞短語)+ 蠟燭(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力量就像照天蠟燭,微不足道。
2. 面對龐大的問題,我們個人的力量就像照天蠟燭,微弱而渺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照天蠟燭”這個形象進行聯想,想象自己手持一支蠟燭,試圖用它的微弱光芒照亮整個天空。這樣的形象會更加深刻地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或其他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雖然只是個小學生,但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像照天蠟燭一樣微弱。
2. 初中生: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個人的力量就像照天蠟燭一樣微不足道。
3. 高中生:在社會競爭激烈的現實中,我們個人的力量就像照天蠟燭,需要依靠團隊合作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