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糴
基本解釋
謂官方收購糧食。《管子·國蓄》:“歲適兇,則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餓民。”《宋史·食貨志上三》:“ 建隆 初, 河北 連歲大稔,命使置場增價市糴。”《明史·職官志一》:“﹝戶部﹞尚書掌天下戶口、田賦之政令……以權量和市糴,以時估平物價。”
成語(Idiom):市糴(shì xiàn)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x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市場上的糧食收購和儲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市糴是指古代官府收購和儲存糧食的行為。在古代,農民將谷物出售給官府,官府則負責儲存和管理糧食,以應對災荒和戰爭等特殊情況。市糴這個成語也常用來形容現代社會中糧食收購和儲存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市糴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糧食收購和儲存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其他領域的儲存行為。例如,可以用市糴來形容企業儲備物資,政府儲存緊急救援物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市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中。相傳,漢武帝時期,農民獻上了大量的糧食給官府,官府對此進行了儲存和管理,以備不時之需。后來,市糴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糧食收購和儲存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市糴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市”和“糴”。其中,“市”指市場,“糴”指收購和儲存。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市糴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進行市糴,確保糧食供應穩定。
2. 這家企業將大量的原材料市糴,以備不時之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市糴”與市場和收購儲存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市場上進行糧食收購和儲存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糧食收購和儲存有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和現代的糧食收購和儲存制度,以及相關的政策和措施。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每年都會進行市糴,確保食堂有足夠的食物供應。
2. 初中生:政府進行市糴,保證了糧食供應的穩定性。
3. 高中生:這家公司進行市糴,以備不時之需。
4. 大學生:市糴是一個重要的經濟管理措施,對于保障糧食供應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