棖撥
成語(Idiom):棖撥(chéng bō)
發音(Pronunciation):chéng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摘、批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棖,古代樂器上的音調標志,用來調整音高。撥,調整、指正。棖撥比喻對人的缺點、錯誤進行指摘和批評,以期改正錯誤、提高自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棖撥一詞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和不足進行指出和批評,以期幫助對方改正。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合或教育環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棖撥一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音樂文化。古代樂器上有一個叫做“棖”的音調標志,用來調整樂器的音高。而“撥”則表示調整、指正。由于音樂在古代被視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因此棖撥逐漸引申為對他人的錯誤和不足進行指正和批評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棖撥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棖”是名詞,“撥”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對同事的工作進行棖撥,幫助他們提高工作質量。
2. 在學校里,老師會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棖撥,以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3. 作為領導,你應該對下屬的工作進行棖撥,幫助他們提高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棖撥”拆分為“棖”和“撥”兩個部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棖”這個樂器標志來調整他人的錯誤和不足,就像用“撥”這個動作來調整樂器的音高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中的樂器和樂曲,以及其在文化傳統和藝術領域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對我們的作業進行棖撥,幫助我們提高寫字的水平。
2. 初中生:班主任經常對我們的學習態度進行棖撥,希望我們能更加認真對待學習。
3. 高中生:老師對我們的論文進行了嚴格的棖撥,幫助我們提升寫作能力。
4. 大學生:導師對我們的研究方向進行棖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