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沓
拖沓(tuō tà)
發音:[tuō tà]
基本含義:拖延、拖拉,指做事情不積極、不迅速,拖延時間。
詳細解釋:拖沓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做事情不積極、不迅速,拖延時間的行為。這種行為常常導致工作進度緩慢,效率低下。
使用場景:拖沓常常用來形容工作、學習、行動等方面的懶散、拖拉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工作中拖延時間,不積極主動完成任務,或者形容某個工作或計劃進展緩慢,沒有及時完成。
故事起源:拖沓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張廷玉的官員,他在任職期間一直拖延不辦事情,導致工作進展緩慢。后來,人們用“拖沓”來形容這種拖延、拖拉的行為。
成語結構:拖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拖”是動詞,表示拖拉、拖延;“沓”是形容詞,表示行動遲緩、緩慢。
例句:
1. 他的工作總是拖沓,影響了整個團隊的進度。
2. 這個項目已經拖沓了很久,我們必須加快進度。
3. 不要再拖沓了,趕快完成任務吧!
記憶技巧:想要記住拖沓這個詞語,可以聯想到一個人拖著腳步緩慢地走路的場景。將這個畫面與拖延、拖拉的行為聯系在一起,就能夠更容易記住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拖沓這個成語的起源后,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懶散、拖拉行為的成語,如“拖泥帶水”、“拖拉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和拖沓的同學一起做作業,他們總是拖延時間。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每天讀一本書,可有些同學卻拖沓不做,浪費了很多時間。
3. 高中生:考試要到了,我不能再拖沓了,要好好復習才行。
4. 大學生:大學生活很忙碌,不能拖沓,要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