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文
基本解釋
文體名。建屋上梁時用以表示頌祝的一種駢文。 北魏 溫子昇 有《閶闔門上梁祝文》, 宋 王應(yīng)麟 謂為上梁文之始。見《困學紀聞·雜識》。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按上梁文者,工師上梁之致語也。世俗營宮室,必擇吉上梁,親賓裹麪,雜他物稱慶,而因以犒匠人。於是匠人之長,以麫拋梁而誦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儷語,而中陳六詩,詩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蓋俗禮也。” 清 汪懋麟 《十二硯齋落成自題》詩之二:“小試神通移柱法,大夸手段上梁文。好言南北東西合,佳興風雨月露分。”
成語(Idiom):上梁文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àng liáng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承擔重任,解決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上梁文”源自《左傳·昭公十二年》:“上梁不正下梁歪。”梁是房屋的主梁,如果主梁不正,那么房屋就會歪斜。這個成語比喻一個團隊或組織的領(lǐng)導者的行為和作風對下屬產(chǎn)生示范和影響,如果領(lǐng)導者能夠做到正確、規(guī)范、正直,那么下屬也會受到影響而做到正確、規(guī)范、正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領(lǐng)導者能夠以身作則,為下屬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下屬正確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晏子的人,他是一位有很高才能的官員。有一天,他來到齊國的宮殿,發(fā)現(xiàn)宮殿的梁歪斜。于是,晏子對宮殿的負責人說:“上梁不正,下梁就會歪。”意思是如果主梁沒有修正,那么下面的梁就會歪斜。這個故事引申出了成語“上梁文”。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上梁 + 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lǐng)導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他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上梁文。
2. 作為一名領(lǐng)導者,你要明白你的行為會對下屬產(chǎn)生示范作用,所以要時刻保持上梁文的形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法來記憶成語“上梁文”。可以想象一個上梁正直的人在寫字,他的字寫得很規(guī)范,代表他的行為也是規(guī)范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領(lǐng)導能力相關(guān)的成語,如“明察秋毫”、“身體力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領(lǐng)導者,她要時刻保持上梁文,給我們樹立榜樣。
2. 初中生:學生會主席是我們學校的領(lǐng)導者,他要做到上梁文,引導同學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
3. 高中生:班長是我們班級的領(lǐng)導者,他要以身作則,做到上梁文,帶領(lǐng)大家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