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 qiǎo ruò zhuō ㄉㄚˋ ㄑㄧㄠˇ ㄖㄨㄛˋ ㄓㄨㄛ大巧若拙
◎ 大巧若拙 dàqiǎo-ruòzhuō
[a man of great wisdom often appears slow-witted] 真正靈巧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笨拙
詞語解釋
dà qiǎo ruò zhuō ㄉㄚˋ ㄑㄧㄠˇ ㄖㄨㄛˋ ㄓㄨㄛ大巧若拙
謂真正靈巧的人,不自炫耀,外似笨拙。《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莊子·胠篋》:“毀絶鉤繩而棄規矩,攦 工倕 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馬南邨 《燕山夜話·藝術的魅力》:“真正的大畫家,卻是大巧若拙,獨創新面貌。”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大巧若拙
成語(Idiom):大巧若拙
發音(Pronunciation):dà qiǎo ruò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面看起來笨拙,實際上非常巧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的行動或方法看似笨拙,實際上卻非常巧妙獨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才智和技藝超出表面上的外觀,或者用于稱贊別人的聰明才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于《論語·衛靈公》中的一句話:“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厚積薄發,溫故而知新。”這句話是孔子對于衛靈公提出的問題給出的回答。其中的“大巧若拙”一詞,形容人的才智和技藝看似笨拙,實際上卻非常巧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如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畫作大巧若拙,看似簡單,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
2. 這位年輕的廚師雖然技藝大巧若拙,但他的菜肴卻非常美味可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這個成語的意思,想象一個人在表面上看起來笨拙,但實際上卻能夠以巧妙的方式解決問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巧奪天工”、“巧妙無比”等,以擴展對巧妙技藝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雖然寫字笨拙,但我每天都在努力練習,希望能夠大巧若拙地寫出漂亮的字。
2. 初中生:雖然我在學習上不是很聰明,但我會通過巧妙的學習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成績,大巧若拙地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我在解決問題上雖然不擅長,但我會通過靈活的思維和巧妙的方法,大巧若拙地找到解決方案。
4. 大學生:在面對復雜的實驗和研究時,我會運用大巧若拙的方法來完成任務,以取得優異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