謗訕
成語(Idiom):謗訕(bàng sàn)
發音(Pronunciation):bàng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故意詆毀、中傷他人,以破壞其名譽或信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謗訕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謗”意為誹謗、中傷,指故意損害他人聲譽;“訕”意為諷刺、嘲笑,指以言辭或行為對他人進行嘲弄。謗訕的含義是指故意詆毀、中傷他人,以破壞其名譽或信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謗訕一詞通常用于描述惡意中傷、詆毀他人的行為。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惡意攻擊或詆毀的不滿和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謗訕的故事并不常見,因此沒有明確的起源。然而,這個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在中國文化中非常普遍,反映了中華民族對于誠信和尊重的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謗訕是一個由兩個單獨的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謗訕別人,失去了許多朋友。
2. 不要以謗訕他人為樂,這樣只會傷害自己的形象。
3. 遭受謗訕的人應該保持冷靜,不要輕易回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謗訕這個成語,可以嘗試以下記憶技巧:
將“謗訕”拆分成兩個部分:謗和訕。謗可以聯想到“詆謗”,意思是中傷、誹謗;訕可以聯想到“諷刺”,意思是嘲笑、譏諷。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就可以理解謗訕的含義為故意中傷、詆毀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謗訕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謾罵”、“中傷”等。了解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有助于提高你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不應該謗訕同學,應該友善對待每個人。
2. 初中生(13-15歲):別人的缺點不應該成為謗訕的資本,我們應該尊重他人。
3. 高中生(16-18歲):網絡謗訕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現象。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學術界,謗訕他人是不可接受的,我們應該尊重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
希望這個關于“謗訕”的學習指南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