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贓
成語(Idiom):余贓(yú zāng)
發音(Pronunciation):yú z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犯罪后剩下的贓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余贓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余”指剩下、殘留,而“贓”指犯罪所得的財物。該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犯罪后剩下的贓物。它常用來形容罪犯在犯罪后留下的物品或財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余贓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犯罪現場或者犯罪嫌疑人被捕后發現的贓物。例如,在警方突查一起盜竊案件嫌疑人的住所時,找到了大量的珠寶和現金,這些都可以稱為余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余贓的故事,目前沒有明確的起源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嫌疑人的家中搜到了一大批余贓。
2. 警方通過追蹤犯罪嫌疑人的銀行賬戶,查明了他們的余贓來源。
3. 這起盜竊案的嫌疑人被抓獲時,身上攜帶了大量的余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余贓”與“剩下的財物”相聯想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贓污狼藉”、“贓官污吏”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偷了一些糖果,但是被老師發現了,留下了很多余贓。
2. 初中生(13-15歲):警方在嫌疑人家中搜查時,發現了大量的余贓證據。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通過追蹤犯罪嫌疑人的銀行賬戶,查明了他們的余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