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孝祠
基本解釋
舊時封建統治階級旌表節孝婦女的祠堂。 清 代在各省、府、州、縣各建節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節孝婦女由官府奏準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致祭。見《清會典·禮部十·祠祭清吏司二》。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四:“ 乾隆 某年以 俞孺人 貞行呈請有司,上其事於朝,得旨旌表如例,公奉 俞孺人 栗主入節孝祠。”
成語(Idiom):節孝祠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xiào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祖先或長輩的尊敬和孝順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指尊敬,祭拜;孝指對長輩的敬愛和孝順;祠指供奉祖先的廟宇。節孝祠表示對祖先或長輩的尊敬和孝順之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對祖先或長輩的尊敬和孝順之情,也可用于表達對傳統文化和家庭價值觀的尊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孔子建立節孝祠的故事。據說,孔子的母親去世后,他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和思念之情,建立了節孝祠,并親自主持祭祀。這個故事成為了節孝祠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孝祠是一個三個字的成語,其中“節”、“孝”、“祠”分別表示尊敬、孝順、廟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父母非常孝順,真是個活地節孝祠。
2. 她每年都會親自去祭拜祖先,表達對祖輩的節孝祠之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節孝祠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祠堂前,手持祭品,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孝順之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了解祭祀、孝道等相關內容。
2. 學習其他與孝道相關的成語,如“孝敬”、“孝順”等。
3. 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如《孔子家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年都會去祖父母家祭拜祖先,表達對他們的節孝祠之情。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學習孔子的孝道精神,做一個活地節孝祠。
3. 高中生: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長輩,做一個有節孝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