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行
基本解釋
(1).功績和德行。《后漢書·楊震傳》:“今 瓌 無佗功行,但以配阿母女,一時之間,既位侍中,又至封侯。” 唐 韓愈 《科斗書后記》:“天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取信來世者,咸歸 韓氏 。” 宋 歐陽修 《<江鄰幾文集>序》:“余竊不自揆,少習為銘章,因得論次當世賢士大夫功行。”
(2).僧道等修行的功夫。 唐 呂巖 《五言》之十五:“二十四神清,三千功行成。”《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 司花女 道:‘ 秋先 ,汝功行圓滿,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為護花使者,專管人間百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陶松云》:“吾弟子三十餘人,皆在下界,汝其一也。今命汝以度人為功行,汝其慎之!”
成語(Idiom):功行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出實際的事情,取得實際的成績。也指積累功德,行善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功行一詞是由“功”和“行”兩個字組成。其中,“功”指功績、成就,“行”指行為、舉止。合在一起,表示通過實際行動所取得的成就或功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功行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通過實際行動所取得的成績或功德。可以用來夸獎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社會公益事業中所取得的實際成就。也可以用來指人們通過行善積德所獲得的善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楚辭·九辯》中有一句:“樂善之功行,是以自眾。”意思是說,通過行善積德,可以自得眾人的贊許。這句話反映了古人對于行善積德的重視和贊美。后來,這句話中的“功行”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詞語,用來形容通過實際行動所取得的成就或功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和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功行。
2. 他的善行積累了很多功德。
3. 通過努力工作,他取得了不小的功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功成名就”的諧音來記憶這個成語。因為“功行”表示通過實際行動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可以聯想到通過實際行動獲得了名聲和成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功德觀念,以及行善積德的重要性。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功行”相關的成語,如“功虧一簣”、“行云流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通過努力學習,取得了不小的功行。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展現了自己的功行。
3. 高中生:他通過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積累了很多善行的功德。
4. 大學生:他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展現了自己的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