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更
成語(Idiom):初更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黑后到夜深人靜時的第一次敲鼓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初更源自古代的夜間巡邏制度,官府設有鼓樓,每天天黑后到夜深人靜時,巡邏員會敲鼓報時,作為一天工作的結束和新一天的開始。因此,初更成為了指代時間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初更通常用于形容天黑后的時刻,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事物或現象的開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初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夜間巡邏制度。在古代,初更是官府設立的一種巡邏制度,用于維護治安和安全。每天天黑后,巡邏員會登上官府設立的鼓樓,敲鼓報時,以示一天工作的結束和新一天的開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初更是由“初”和“更”兩個字組成的。其中,“初”表示開始,“更”表示敲鼓報時。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天色漸晚,初更時分,巡邏員敲響了鼓樓上的鼓。
2. 在初更的時刻,城市的燈火開始閃爍,夜生活也逐漸展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初更與夜晚的開始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自己站在鼓樓上,敲響鼓聲宣告著新的一天的開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巡邏制度和官府的相關知識,以及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每天傍晚,當初更的鐘聲響起,我就知道該回家了。
2. 初中生:初更時分,城市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
3. 高中生:初更的時候,我總是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天就這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