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蠻
基本解釋
古指我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爾雅·釋地》:“九夷、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郭璞 注:“六蠻在南。”《北史·高麗傳》:“若夫九夷、八狄,種落繁熾,七戎、六蠻,充牣邊鄙。” 唐 劉禹錫 《原力》:“我之力異,然以道用之,可以格三苗而賓左衽;以威用之,可以係六蠻而斷右臂。”
成語(Idiom):六蠻(liù mán)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六蠻是指六個不同的蠻族,用來形容人們言行粗野、無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蠻是六個不同的蠻族的總稱,包括東蠻、西蠻、南蠻、北蠻、中蠻和外蠻。這六個蠻族都是指古代中國以外的邊遠地區的原始部落。六蠻成語形容人們言行粗野、無禮,缺乏修養和文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蠻常用于形容人們的舉止粗魯,態度不端正,言語無禮等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懂禮貌、不尊重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原文是“六蠻爭辯,百姓訴狀,言辭不避,又而有訟者,亦不避”。這個故事講述了當時百姓對六蠻的不滿和控訴,六蠻則不顧百姓的訴求,言辭激烈,態度無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蠻是一個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形容人們的行為或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無禮,真是一副六蠻的模樣。
2. 這個人說話沒有禮貌,簡直就是個六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六個蠻族的名稱和粗魯、無禮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六個蠻族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點,以及他們與古代中國的關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操場上打鬧不講禮貌,真是一群六蠻。
2. 初中生:他們在公共場合放聲大笑,舉止像六蠻一樣粗魯。
3. 高中生:這些人口無遮攔,言辭激烈,真是一幫六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