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唾壺擊缺 (tuò hú jī quē)
發音(Pronunciation):tuò hú jī qu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唾液擊破瓷壺上的缺口,比喻用巧妙的手段解決問題或克服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唾壺擊缺”源自《史記·李斯列傳》。當時,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他曾經提出了“焚書坑儒”的政策,以加強秦朝的統治。然而,當時有一位名叫張良的智者,他知道李斯喜歡喝茶,于是在瓷壺上故意打了一個小缺口。張良趁機用唾液擊破了瓷壺上的缺口,李斯對此非常贊賞。這個故事后來就形成了成語“唾壺擊缺”,用于形容用巧妙的手段解決問題或克服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唾壺擊缺”可以用于形容在解決問題或克服困難時使用巧妙的手段。比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可以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找到一種獨特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就可以說是“唾壺擊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唾壺擊缺”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歷史,具體來自《史記·李斯列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賓語+定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總能想出一些唾壺擊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 這個項目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我們相信團隊能夠唾壺擊缺,成功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聯想來記憶成語“唾壺擊缺”。想象你在瓷壺上打了一個小缺口,然后用唾液擊破了這個缺口,表示你用巧妙的手段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和故事起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秦朝和李斯的故事。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等,它們都與巧妙解決問題有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遇到了一個難題,但我用唾壺擊缺,最終找到了正確的答案。
2. 初中生:我們在班級活動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我們通過團隊合作,唾壺擊缺,成功完成了任務。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挑戰,但我相信只要我用唾壺擊缺,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