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棋逢對手
發音(Pronunciation):qí féng duì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遇到強勁的對手,形勢嚴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在競爭或對抗中遇到了與自己實力相當甚至更強的對手,形勢變得嚴峻和激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競技比賽、商業競爭或其他各類對抗性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將領,他與劉邦進行了長時間的對抗。在一次棋局中,項羽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與項羽不相上下。由于對手實力的強大,項羽感到非常壓力和危機,因此用“棋逢對手”來形容這種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棋”、“逢”、“對”、“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比賽真是棋逢對手,雙方實力不相上下。
2. 在商業競爭中,我們常常會棋逢對手,需要有足夠的準備和策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將“棋逢對手”與遇到強大對手的場景進行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項羽與劉邦的故事,以及其他與競爭、對抗相關的成語,如“不相上下”、“力敵千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國際象棋比賽中棋逢對手,但我全力以赴,最終獲得了第一名。
2. 初中生:在籃球比賽中,我們的對手非常強大,我們真是棋逢對手,比賽非常激烈。
3. 高中生:在學術競賽中,我遇到了一個非常聰明的對手,我們互相切磋,真是棋逢對手。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很多有實力的競爭對手,我相信只有棋逢對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