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椹
基本解釋
(1).木砧。參見“ 椹2質 ”。
(2).指木制的射靶。《周禮·考工記·弓人》“利射革與質” 漢 鄭玄 注:“革,謂干盾;質,謂木椹。”
成語(Idiom):木椹(mù shèn)
發音(Pronunciation):mù s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的本質、實質或真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椹原指木杵,用來搗碎谷物。引申為人或事物的本質、實質或真相。成語中的“木椹”常用來形容揭示事物本質或揭露真相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揭示真相、揭露事物本質的行為,也可以用于批評人們不敢揭露真相或不敢直面問題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他曾經說過:“木椹之言不可以復追也。”意思是說,一旦說出了真相,就無法收回。這句話后來演變為成語“木椹”,用來形容揭露真相的不可逆轉性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木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勇于揭露黑暗,總是敢于當木椹。
2. 這篇報道揭露了公司內部的腐敗問題,真是一記木椹。
3. 她說出了大家心里的想法,成為了揭示真相的木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椹”與揭示真相的行為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手持著木杵,用力敲擊谷物,將其搗碎,表示揭示真相的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他對真相的重視,以及其他與揭示真相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昭然若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勇于揭示真相,就像木椹一樣。
2. 初中生(14歲):他的演講揭示了社會問題的本質,真是一記木椹。
3. 高中生(17歲):他敢于揭露學校的不公平待遇,是一個真正的木椹。
4. 大學生(20歲):在網絡時代,揭示真相的力量更加強大,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顆木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