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錣
成語(Idiom):策錣(cè zé)
發音(Pronunciation):cè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策動和推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策,指策動、推動;錣,指馬勒罕(馬匹用的一種套在馬首的轡頭)。策錣比喻推動事物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對推動事物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挾天子以令諸侯,威震天下。當時有位名叫龐涓的謀士,他想方設法破除項羽的威勢。有一天,龐涓給項羽寫了一封信,信中說自己能夠策動并推動諸侯起兵反對項羽,助項羽奪取天下。項羽相信了龐涓的話,沒有懷疑他的真實意圖。結果,龐涓借機破壞了項羽的威望,最終導致了項羽的失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策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聰明才智策錣了整個團隊的發展。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家都為之策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策錣”拆分成“策”和“錣”兩個部分,可以將“策”想象成一個人在推動事物發展,而“錣”則可以想象成馬勒罕,表示推動的力量。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推動、發展相關的成語,如“推波助瀾”、“推陳出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指導策錣了我對數學的興趣。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策錣了整個班級的學習氛圍。
3. 高中生:他的領導才能和組織能力策錣了學校的發展。
4. 大學生:這個社團的創始人策錣了社團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