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牡
基本解釋
《漢書·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元延 元年正月, 長安 章城門 門牡自亡, 函谷關 次門牡亦自亡。 京房 《易傳》曰:‘飢而不損茲謂泰,厥災水,厥咎牡亡。’《妖辭》曰:‘關動牡飛,辟為亡道臣為非,厥咎辭臣謀篡。’”后以“飛牡”為發生變異的征兆、跡象。 王國維 《頤和園詞》詩:“南國潢池正弄兵,北 沽 門戶仍飛牡。”
成語(Idiom):飛牡(fēi mǔ)
發音(Pronunciation):fēi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迅速離去或迅速消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飛牡源自《詩經·小雅·大東》中的一句詩:“飛牡鳴鳩,景公之翰。”其中,“飛牡”意為飛翔的牡鳥,比喻迅速離去或迅速消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人或物突然離開或消失的情況,表達迅速離去的意思。可以用于各種口語和書面語境,如文章、演講、對話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小雅·大東》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詩歌集,其中的“飛牡鳴鳩,景公之翰”描述了景公的翰筆如飛翔的牡鳥一般,表達了景公的才華橫溢。后來,人們將其中的“飛牡”拿出來單獨使用,形容人或物迅速離去或消失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飛牡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聽到父母回來的聲音,飛牡般地逃離了房間。
2. 這個小偷看到警察,飛牡般地消失在人群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飛牡”拆分為“飛”和“牡”,并聯想到飛翔的牡鳥,形象地表示迅速離去或迅速消失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飛牡”相似含義的成語,如“飛黃騰達”、“飛檐走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看到老師來了,飛牡般地跑到座位上。
2. 中學生(13-18歲):他贏了比賽后,飛牡般地離開了賽場。
3. 大學生及成年人:她聽說公司裁員,飛牡般地找到了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