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攘
成語(Idiom):蕩攘(dàng rǎng)
發音(Pronunciation):dàng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群擁擠、雜亂無序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蕩攘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人群擁擠、混亂的情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群擁擠、嘈雜、亂哄哄的場面,表示人多、聲音雜亂無序,給人一種混亂不安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蕩攘一詞常常用于描述人群密集、擁擠的地方,如人流涌動的市場、車站、商場等地。同時,蕩攘也可以用來形容聲音雜亂、喧鬧的場合,如喧鬧的聚會、繁忙的街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蕩攘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據傳,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經說過:“人蕩攘而無德,民蕩攘而無義。”這句話意味著人們只顧著爭斗和爭權奪利,而忽視了道德和義理。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成成語“蕩攘”,用來形容人群的擁擠、混亂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蕩攘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整個城市一片蕩攘的景象。
2. 在節假日,商場里人流如織,人們為了搶購商品,場面異常蕩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群擁擠、嘈雜的場景,人們爭相擠進商場,聲音雜亂無序,就可以聯想到蕩攘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蕩攘相關的成語,如蕩氣回腸、蕩婦、蕩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時,學校門口總是蕩攘的,人們都在等著接孩子回家。
2. 初中生:每年春節期間,火車站總是人山人海,特別蕩攘。
3. 高中生:購物節期間,商場里人流如織,人們為了搶購商品,場面異常蕩攘。
4. 大學生:大學校園里,午飯時總是人聲鼎沸,非常蕩攘。
以上是關于中國成語“蕩攘”的學習指南,希望能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