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賊
成語(Idiom):至賊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至極邪惡的賊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至賊是指極其邪惡的賊人,形容其罪惡行徑極其嚴重,危害極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極其邪惡、危害極大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于形容極其狡詐狠毒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項羽曾派遣韓信去攻打劉邦的都城咸陽,韓信卻在途中投降了劉邦。項羽得知后十分憤怒,稱韓信為“至賊”。這個故事中的“至賊”成了后來形容極其邪惡的賊人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副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殺人犯是個至賊,罪行累累。
2. 這個貪官污吏真是至賊,居然敢貪污國家的錢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至賊的發音“賊”,然后想象一個極其邪惡的賊人,行徑極其惡劣,危害極大,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邪惡的成語,如“惡貫滿盈”、“罪大惡極”等,以加深對于邪惡行徑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他是個至賊!
2. 初中生:那個打架斗毆的人是個至賊,他傷害了很多人。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真是個至賊!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為了牟取暴利,不惜傷害員工利益,簡直是個至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