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襪
基本解釋
明 代婦女穿的一種無底襪。《事物異名錄·服飾·膝袴》引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 唐 世婦人皆著襪,今婦人纏足,其上亦有半襪罩之,謂之膝袴。”參閱 清 趙翼 《陔馀叢考·襪膝褲》。
成語(Idiom):半襪(bàn wà)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w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情不徹底、不完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襪一詞來源于民間,襪子是一雙一對的,如果只有一只襪子,就是不完整的。半襪在成語中用來形容事物不完整、不徹底、不圓滿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襪一詞常用于描述某件事情或某個狀態不完全的情況。例如,一個計劃只完成了一半,就可以用半襪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襪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李半襪的人。據說李半襪是一個窮人,他只有一只襪子,所以人們就稱他為“李半襪”。后來,半襪就成為了形容事物不完整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只做了一半,真是太半襪了。
2. 他的工作態度總是半襪,從來沒有絲毫的認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半襪”想象成只有一只襪子的狀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半襪”相關的成語,例如“一半是火一半是海”、“半吐半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作業只寫了半,老師會生氣嗎?
初中生:這個游戲只玩了半,沒玩完。
高中生:他的學習態度總是半襪,不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