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kǒu bù zé yán ㄎㄡˇ ㄅㄨˋ ㄗㄜˊ ㄧㄢˊ口不擇言(口不擇言)
情急時說話不能選用恰當的言詞。亦指說話隨便。《北史·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朱子語類》卷九五:“修省言辭便是要立得這忠信,若口不擇言,只管逢事便説,則忠信亦被汩沒動蕩立不住了。”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 周近 他居然這樣口不擇言,他怎么能這樣說!”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口不擇言
成語(Idiom):口不擇言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bù zé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說話不加選擇,毫無顧忌地說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不擇言是指說話時不加選擇,毫無顧忌地說出來,不考慮言辭的得當與否,常常會因此得罪人或引發不良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口不擇言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說話直率、沒有顧忌,不懂得控制自己的言辭。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表示這種說話方式會給他人帶來困擾或傷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口不擇言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著名的故事與之相關。相傳,唐代的李白曾在一個宴會上喝醉了酒,他的好友杜甫見狀,勸他不要再喝了。李白卻一口回答道:“酒入豪腸,化作言辭。”這句話意味著他喝醉后便會說出心中真實的想法,不再顧及他人的感受。從此以后,人們開始用“口不擇言”來形容說話時毫無顧忌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口不擇言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每個字的意思如下:
- 口:嘴巴
- 不:不
- 擇:選擇
- 言:話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總是口不擇言,經常得罪人。
2. 她在會議上口不擇言地批評了同事,導致關系緊張。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口不擇言”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 將每個字的意思逐個記憶,然后組合起來。
- 想象一個人張開嘴巴,不加選擇地說出話語的場景。
- 創建一個與該成語相關的故事,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口不擇言”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說話相關的成語,如“言之無物”(說話沒有內容)或“言簡意賅”(說話簡潔明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他總是口不擇言地說話,老師常常批評他。
- 初中生:她的朋友生氣了,因為她口不擇言地說了一些傷人的話。
-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他口不擇言地指責對方,這讓他失去了支持者。
- 大學生:他在面試時口不擇言地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給他帶來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