鞴勒
成語(Idiom):鞴勒(bè lè)
發音(Pronunciation):bè l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民生活艱苦,貧困困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鞴勒的本義是一種古代用來磨面粉的工具,也叫“鞴子”。由于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用鞴勒來磨面,因此鞴勒成為了一個形容人民生活艱苦、貧困困頓的成語。比喻人民生活貧困,艱難度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鞴勒一詞常用于形容困苦的生活、貧窮的境況。可以用于描述農村貧困、生活困頓、經濟拮據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主父偃在晉國時,遭遇困頓的生活。他的妻子為了照顧家人,日夜辛苦地磨面粉,用鞴勒磨面的聲音時常傳出。后來,主父偃成為了晉國的宰相,人們就用“鞴勒”來形容艱苦困頓的生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鞴勒”,沒有固定的搭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農村家庭生活真是鞴勒,一年到頭都過得很困難。
2. 在那個年代,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鞴勒,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鞴勒”這個詞語的發音,將其與“貧困困頓”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用鞴勒辛苦地磨面粉,形容生活困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農村的生活環境和農民的生活狀況,了解中國的農村改革和扶貧政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鄉有些地方的人民生活還是很鞴勒的。
2. 初中生:我們應該關心貧困地區的人民,幫助他們走出鞴勒的困境。
3. 高中生:通過教育和技能培訓,可以幫助農村人民擺脫鞴勒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