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津
成語(Idiom):問津
發音(Pronunciation):wèn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向人請教或求助,尋求幫助或指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向他人請教或求助,以獲取幫助或指導。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的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叫做孟子的哲學家,他在一次旅行中經過一個渡口,看到渡口的守衛非常精神,于是他就停下來向守衛請教一些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虛心向他人請教,才能不斷學習進步。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向他人請教或求助的情境。例如,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可以向同事或上級求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故事被用來表達他對學習和求知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問津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問”表示向他人請教,而“津”表示渡口或關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便主動向老師請教,真是一個勇于問津的學生。
2.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應該及時向同事請教,不要錯過學習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問津”與“請教”這個詞語聯系起來,通過類似的含義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問路”、“求教”等,來擴展對于向他人請教或求助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時遇到了困難,就去問津了媽媽。
2. 初中生:我在學習中遇到了難題,就向老師請教,找到了解決方法。
3. 高中生: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會主動向同學請教,互相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