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
基本解釋
掌管刑獄的官署。 秦 漢 置廷尉,掌刑辟。 北齊 設大理寺,歷代至 清 皆相沿。 明 清 與刑部、都察院為三法司,會同處理重大的司法案件。參閱《隋書·百官志中》、《清通典·職官五》。
成語(Idiom):大理寺
發音(Pronunciation):dà lǐ s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理直氣壯、公正無私的法官或審判機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理寺,是古代中國官制中的一個重要部門,負責審理重大刑事案件。成語“大理寺”借用了這個機構的名字,用來形容法官或審判機構在處理案件時應當具備的品質和作風。它強調法官應當秉持公正、理性和無私的原則,不受外界干擾,客觀地判斷和裁決案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法官公正無私、執法嚴明,也可用于形容其他職業人員在處理事務時應當具備的公正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理寺是唐代的一個重要司法機構,負責審理重大刑事案件。大理寺的司法作風嚴明公正,法官們在處理案件時一直秉持著公正無私的原則。因此,后來人們就以“大理寺”來形容那些正直公正的法官和審判機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大”和名詞“理寺”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法官在處理案件時總是像大理寺一樣公正無私。
2. 她的判決總是理直氣壯,像大理寺的法官一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理寺”想象成一個莊嚴肅穆的法庭,法官們在那里莊重地審理案件,堅持公正無私的原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發展歷程,以及現代法院的組織結構和職責。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大理寺,總是公正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糾紛。
2. 初中生(13-15歲):在法治教育課上,我們學到了大理寺的作用和重要性。
3. 高中生(16-18歲):作為未來的公民,我們應該向大理寺的法官們學習,保持正直和公正的品質。
4. 大學生(19-22歲):法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可能會成為大理寺的一員,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