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開門
基本解釋
舊稱私娼。 清 李漁 《凰求鳳·伙謀》:“如今半開門的女子,倒多似我們那些嫖客,都去走小路子。”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小秦淮錄》:“官妓既革,土娼潛出,如私窠子、半開門之屬,有司禁之。”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三:“這些破靴黨,更其是滿嘴巴沒半句正經,私門子,半開門,越是混賬的事情他們越知道的多!”
成語(Idiom):半開門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kāi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表面雖然看起來已經打開,但實際上內部并沒有完全敞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開門是指門只打開了一半,內部并沒有完全暴露出來。這個成語用來比喻事物表面雖然看起來已經展示出來,但實際上內部還有一些未知的情況或者秘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表面上看似已經揭示或暴露出來,但實際上還有一些未知的情況或者秘密。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表現或者行為看似坦誠,但實際上還有一些隱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半開門的起源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是這個成語的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文化。在古代的建筑中,門的設計往往有一些意義和象征性。半開門的設計可以讓人們知道門內有人,但是無法完全看清內部的情況,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的意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形容詞“半開”和名詞“門”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只是半開門地回答了一句。
2. 這個公司的財務狀況半開門,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形象化記憶,將門只打開一半的形象與成語的含義聯系在一起。可以想象自己在打開一扇門時,門只打開了一半,內部的情況還是未知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半真半假”、“半途而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打開了禮物盒,但是里面只有半個玩具,真讓人失望。
2. 初中生(12-15歲):他的回答總是半開門的,讓人猜不透他真正的想法。
3. 高中生(15-18歲):這本小說的結局真是半開門的,留下了很多懸念。
4. 大學生(18-22歲):這個政策的內容還沒有完全公開,只是半開門地透露了一些細節。